作为首部进入内地票房榜前十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仅上映13天票房已破29亿,一路高歌猛进,稳居动画电影票房史冠军席位,创动画电影单日3亿票房纪录、首映日最快10.5小时1亿票房等多项纪录,一举杀进长期被进口动画电影垄断前三排名。上映8天完成动画电影票房纪录“通杀”,超越原第一名《疯狂动物城》,成为中国影视动画电影票房冠军。这部仅剧本打磨就花费两年时间的现象级作品为全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29亿票房的斐然成绩让无数关心国漫电影发展的人们感觉到动画电影崛起的希望。
透过《哪吒》这一口碑票房双丰收的里程碑式作品,其对国产动画行业的贡献不只是树立行业标杆,同时也为行业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率的动画后期制作模式,让国产动画行业浮现工业化端倪,此举将协同整个国产动画电影行业共同前进。
国产动画电影几载沉浮,痛点明显
纵观近些年国产动画发展历程,因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斩获9.6亿票房,打破国产动画电影“低幼”的标签,成为现象级动漫作品,引无数网友自发宣传,使得动画电影市场关注度陡然升高。
当前国产动画电影工业化程度较低,尽管出现“昙花一现”似的现象级电影,昭示国产动画水平正在缓慢进步,但头部精品仍然无法改变国产动画电影在面对进口动画电影时质量落差巨大、难以积累票房的残酷事实。这也直接导致了2015年后,观众们溢出的动画电影消费热情被进口动画电影全盘接收, 2016年动画电影票房突破46亿,进口动画票房增长高达94.7%,国产动漫票房仅增长19%。
2017年动画电影整体票房增长率为-30%,2018年整体增长率达到了-19%。截止2019年8月,动画电影市场出现转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首次反超进口动画电影,仅8个月的票房总和已超2017、2018两年票房之和。同时,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占比首次反超进口动画电影,占据2019年动画电影总票房61.7%份额。但刨除《哪吒》这一异军突起,其余影片均表现平平,难当重任。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仍需规模化崛起,“孤胆英雄”无法从根本上拯救行业颓势。
近5年间我们见证了无数被称为“希望”、可能成为国漫电影产业发展转折点的作品,随着《大鱼海棠》、《大护法》、《白蛇·缘起》等优秀作品逐一面世,其剧情、画面、配乐均有可圈可点之处,大家的确看到了动画人对国漫电影梦想的追寻与坚持,可事实仍然残酷,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1.制作公司能力较为分散,统筹难度大
由于国产动画电影工业化程度较低,我国动画电影产业从项目管理能力、特效技术水平、标准体系、制作模式等层面仍与进国外电影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国内暂无较大的具有整合制作能力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动画电影多数采用合作的方式来制作。在需要大量场景、人物、特效的画面中,由不同公司分别完成,这其中需要极大的沟通成本与统筹能力,常常导致工期缓慢甚至特效效果较差的情况。
2.剧情低幼化,受众群体窄
从TOP10榜单来看,进口动画电影占据半壁江山,国产动画电影4部上榜其半数为低幼题材。在面对诸如《寻梦环游记》、《疯狂动物城》等受众范围辐射至成人动画电影题材时,国产制作方竞争力较差,难以触及成人动画市场。
一方面,“剧情”一项在动画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制作团队应有的重视。以往由于制作团队仅把儿童作为动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重点关注画面、色彩、配音这些能牢牢吸引住儿童眼球的元素,而在人物刻画、剧情结构和内容核心方面的关注相对弱化,影响了成人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热情。
另一方面,人们的刻板印象同样阻碍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由于之前市场上低幼题材动画电影泛滥,动画电影曾一度被视作孩子专属的娱乐片,很难吸引成年观众观看。长此以往,由观众市场反推制作方,由于成人观众市场乏力,为避免亏损制作方不得不转回儿童低幼题材的动画电影以获取利润,形成恶性循环。直至进口动画电影如洪水漫灌般席卷国产制作方长期难以攻陷的成人观众市场,这时制作方才了解优质作品完全可以扭转观众长期的刻板印象。
3.投资资金过少,限制了电影制作的天花板
综合TOP10榜单,进口动画电影制作经费均在1亿以上,斩获全球61.4亿人民币票房的《疯狂动物城》的净制作费用高达9亿。相比国产动画电影,制作经费均在1亿以内,动画电影导演刘阔曾对媒体说,“《寻梦环游记》五分钟的投入可以用来制作整部《风语咒》”。可见国产动漫电影与进口动漫电影的在制作经费上的差距。
在动画特效制作过程中,有时近乎几秒的镜头就需要高额的特效制作费用,出于对项目预算的把控,导演只能忍痛割爱删减镜头。这种因资金不够而删减画面的事情在国产动画电影项目中屡见不鲜,正是因为国内动画电影市场未得到足够的认识,试图以“低成本”撬动“高票房”的行为注定会限制整个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阻碍动画电影工业化的推进。
《哪吒》破局,再次号召“国漫崛起”
《哪吒》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切入了动画行业长久以来的痛点。
剧情打磨上,将《哪吒》“旧史”赋“新闻”,赋予其和当下社会引起强烈共鸣的故事内核,做到儿童与成人都能从电影本身中汲取到不同的价值。两年间,《哪吒》剧本初稿和终稿改动超过65%,对剧情高度重视,引发观众自发的为《哪吒》规划“封神宇宙”电影系列。
制作上,导演也体现了在制作方面的统筹能力,采用新式的分线制作模式,解决了“国内无具有完整影视制作链路公司”的痛点,以导演为中心,通过分线模式连接各技术专长的制作公司,同时制作,大大缩短了项目整体的制作周期。
《哪吒》的出现为增长缓慢的国产动画产业带来新的动力,历经《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大”系列电影奠基动画电影市场,人们意识到国产动画电影正试图以动画的形式,反映成人世界的矛盾和悲喜。前几部现象级动画电影体现的是国产动画电影的良心和诚意,而从《哪吒》制片团队的理念坚持、和集结近乎全行业力量的制作能力、初现端倪的工业化特征上可以看出,《哪吒》展现的是将能助力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制作模式。这才是观众与全体动画人喊出“国漫崛起”口号的底气所在。
“分线”制作模式形成动画产业制作联盟,推动整个动画产业成长
随着电影市场内容的商业化扩张,越来越多的诸如“漫威”系列的特效大片开始成为电影市场的一大热门。后期技术要求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后期从完全依靠外来团队,到建立起涵盖CG视效、VR拍摄、3D技术、实体特效、MOCO、DIT流程管理等较为完整的制作能力,其中头部的水准日渐与国际接轨。但因电影工业化程度不高,技术较为分散,部分公司只能专攻一个领域以实现业务垂直。
《哪吒》全片呈现1400个镜头,其中哪吒与敖丙决战“火莲花融化冰面”的一个仅有短短6秒的镜头,由一家150名团队的特效公司做了整整6个月。基于导演对视效要求如此之高的情况,传统的特效外包制作模式在时间管理上已不足以满足要求。
基于国内暂无较掌控完整电影后期流程的大型制作公司,《哪吒》借鉴好莱坞动画后期制作中的分线制作模式与DIT管理模式,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即根据当前对不同的后期流程中对人物特效、场景特效等细分领域颇有专攻的公司整合成不同专业组,通过头部制作公司统领,以层层分包任务的方式进行分线制作,最后汇合至导演与合成制作公司。各线将分割人物、场景、特效等素材逐一交还合成制作公司进行渲染成片,完成整体制作流程,最终,形成以整合全行业公司制作能力的“联盟”以达到全制作公司的“拟态”,完成全片制作。
经此一役,国产动画电影行业意识到联盟化制作的益处,即单一公司在无法完全掌握整体技术的条件下,开始培养某些细分领域中独当一面的制作能力,实现“按制作专长组装联合团队”的制作模式,带动整个动画行业在实战中学习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整体行业制作水平的目的。
但同时,沟通成本与未形成的标准化体系成为分线制作模式运用的最大难题。相比之下,海外动画电影工业化程度较高,其流程体系与制作标准已达到先进水平。解决此类难题时更应该从海外成熟动画电影工业体系中吸取经验。
一方面,国外的电影工业化制作模式将电影制作的整体流程逐一细分,分工严谨落实在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实现高度集中的项目管理模式,一旦上游制作方执行调整策略,上传下达的反应速度与沟通速度远远高于目前国内的分工状态,使得其整体效率奇高。
另一方面,好莱坞的制片方可以通过业内统一的后期制作规范表,来对比不同团队的视效制作需要的镜头效果、素材格式、渲染规制,并根据一系列的参数来确定相应的开发周期。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广泛形成这样的标准化体系,也让制片方在分线制作时倍感无力,这也是之前没有公司敢于尝试分线制作这一极度耗费精力的主要原因。
加快整合行业标准化体系,从“产品打造”成为“产业制造”
随着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热潮,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自信正逐渐增强,文化输出意愿日渐萌生。国产动画电影正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与责任,不仅以其特有的形式将文化传承给每一位中国人,更将通过动画电影将中国文化输出至全世界。观众们在欣赏皮克斯、梦工厂优秀的进口动画大作的同时,仍不断呼吁我们自己的“国产动画电影”崛起。
同时因技术的发展,国外一些优质商业大片背后开始隐隐出现了国内后期制作团队的身影,而且参与团队的数量仍在持续增长,国内后期特效制作能力正在缓慢提高。剧情方面,出品方开始转向剧本打磨,从源头上选取更富有深意的题材,将以深入思考为内核的动画电影更有诚意的推广给更多人。
“产品打造”自然成为近年来优秀国产动画电影的主要理念。通过对IP题材的细心甄选与情节的精细打磨,到对画稿多次修改,再到场景设计和特效制作,导演制作团队耗费数年时间才可能打磨一款令人欣慰的动画电影作品。这种“工匠精神”是动画行业之幸,是值得每一位导演和每一个制作团队培养的精神。
但要走向“产业制造”,恰恰需要实现全行业联动,加速推进国产动画电影工业化发展,立足“工匠精神”推动“工业发展”,让行业“工匠”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互补互足,将经验整理成体系化知识与行业标准,以日益精良的制作技术和不断高效的制作模式,在对动画电影抱有希冀的观众市场驱动下逐渐完善国产动画电影制作工业化全过程。
接下来,整个国产动画产业应依托《哪吒》、《大圣归来》等系列优秀国产动画电影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复盘如何将分线制作模式复用在日后每一部大制作电影中,并尽快统一各线、各技术领域对接标准,减少沟通成本,将模式与标准结合成为一种动画行业公认共推的标准化体系。让体系在接下来的实战中尽快完善,让参与体系中的制作团队快速成长,才是国产动画电影由“产品打造”变成“产业制造”的必经之路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资料收集整理,如有侵权,及时告知我们给予删除。
下一篇:动画走出去:越中国,越精彩